夢回鶯轉,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註盡沈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牡丹亭》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初晉國第一任諸侯唐叔虞的祠堂,位於太原晉祠園區北側。如今的祠堂經元、明、清三代翻修擴建而來。
進入山門,迎面為享堂,裏面陳列著一組元代樂伎像。14位樂伎分兩邊排列,一邊為管弦樂,一邊為打擊樂,手中分別持有七弦琴、竹笛、三弦、琵琶、笙、鈸、單皮、小鑼、手鼓、大鼓等不同樂器。從衣冠服飾、身材長相來看,他們具有草原遊牧民族的身形特征。顯然,太原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交融的地帶。
在兩邊隊伍的最外側有兩位個子矮小的侏儒。百戲,又稱散樂,出現於我國漢代,與宮廷中的“雅樂”對應,實際上是漢代民間歌舞、雜技、武術、魔術的總稱。其間會穿插一些侏儒來表演滑稽動作。因此他們在樂隊中擔任的是小醜的角色。這組雕塑為研究我國元代雜居和古代樂器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我國元代泥塑樂伎多已不存,唐叔祠享堂內的14位樂伎組成了如此完備的樂隊在元代壁畫中偶見,而實物全國僅此獨有。
……
事實上,這批元代樂伎像原本不為晉祠所有,過去曾保存在太原大關帝廟中。後大關帝廟損毀,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用小平車地把塑像拉到晉祠,自此,這場音樂會得以永不散場。
如今的唐叔虞祠,在看點眾多的晉祠景區裏並不是非到不可的去處,常常會被趕時間的觀光客們忽略掉。而奔著唐叔虞來的人,也多數會直奔主殿,站在過道裏像迎賓一樣的樂伎們很少能吸引到專註的目光。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反差,他們專註音樂的姿態才更打動人。在著名的景區裏,熱熱鬧鬧地沈浸在自己的冷冷清清裏。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泰坦尼克上那支與船同沈坦然奏響最後一曲的樂隊。他們,被時間封存,永遠與音樂共存,以琥珀般的形式。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放途
作者:粲然
懷冰晉祠系列文創產品
晉祠仕女書籤
晉祠鐵人書籤
晉祠鎮紙
可樂杯、旅行杯
小拎包
用淘寶掃描上方二維碼,或淘宝搜索“店铺”:怀冰逸品。
聯繫懷冰:
E-mail:hbyss@126.com/461588850@qq.com
電話: 0351—4122070/13303404801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并州北路39号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