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聚居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交界处的丽江及其毗邻地区
总人口 309,477 人,列第 27 大民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
“ 丽江马 ”闻名全国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的族源为古羌人
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
又向西南方向迁徙至雅砻江流域
再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是南迁的古羌人与现居住地土著融合而形成
秦时期 分布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攀枝花市盐边县、雅安地区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南,以及云南西北地区
▼
东汉时
▼
唐代 东至今四川西川,南至大理宾川,西至澜沧江边的维西,北至铁桥上下的德钦、中甸
▼
宋代 地属大理国管辖,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人口、经济和文化都得以发展。当时的纳西土酋牟保阿琮(麦宗)创制“本方文字”
▼
元朝时期 形成土司土官制度
▼
明、清
纳西语分化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
由于长期和当地的白、汉族交错杂居,通常使用汉语和白语作为交际语言
虽然是纳西语,但东西方言交流起来却有一定困难
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文字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意思是“ 木石上的痕记”,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仍使用着的原始象形文字,它比图画进步,但又比已属于表意文字发展阶段的甲骨文原始,是属于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阶段的原始象形文字。
东巴经不仅是纳西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集纳西族古典文学大成的宝库。纳西族的古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谣谚,都被东巴们用象形文字记录在东巴经中。东巴经文学的咏唱有特定的地点,即在东巴教的各种祭仪上,这些祭仪大都是宗教与民俗活动的组合形式。
木公、木增等人的诗集选入《云南丛书集部》及《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中
木增所著的《云薖淡墨》六卷收入清代所编的《四库全书》中
著名的丽江白沙壁画即是明代丽江纳西族社会大开放的产物。
纳西族的民间歌谣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调”
其代表作有《游悲》(殉情之歌)、《猎歌》、《赶马》等
每类作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曲调
纳西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纳西族代表音乐有丽江古乐、丽江洞经音乐等“ 白沙细乐 ”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几部 大型古典管弦乐 之一。
纳西族的很多传统古典乐舞保存在东巴教中
纳西族舞蹈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等
纳西族的民间歌舞的代表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
表演性舞蹈中麒麟舞(纳西语:麒麟蹉)
宗教舞蹈的代表是东巴舞
以丽江为参照
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
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丽江纳西民居建筑一般是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
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
聚居在丽江一带纳西族早已实行了一夫一妻制,而在滇川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周围地区的摩梭人,过去则过着不娶不嫁的“ 阿夏 ”(即亲密的异性朋友)生活。
丽江一带的纳西人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时间较长,当男孩长到七八岁时,父母亲便注意给他物色媳妇,若是相中的“门当户对”人家的女孩同自己的儿子的生辰八字相投合,就可托媒人携一壶酒前去女方家中提亲。
订婚典礼上的喜酒" 三叠水席 "。分别表示" 长命百岁 "的粉丝,表示" 百年好合 "的百合,表示" 团圆吉利 "的肉丸。
三朵节 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 农历十月初八 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纳西族普遍信奉 东巴教 (永宁又称“ 达巴 ”),是一种受藏族铭教(黑教)影响的原始巫教,崇奉多神,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均视为神灵,非病死者及冤家仇人则视为恶鬼,凡遇疾病、婚丧、节日等都要请东巴念经。
纳西族地区又是和喇嘛教交汇的地方,所以纳西族也信和喇嘛教,还有信道教的,形成了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但信而又不全信,有病有钱就信,无病无钱就不信,解放以后,群众对宗教的信仰逐渐淡薄。
古代的纳西族人民,一般以自织的麻布或粗棉布做衣料
男穿短衣、长裤
女着短衣、长裙
维西一带,男子的裤子不过膝盖,女裙以盖膝为度
无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既可御寒,又便于扛重东西、背物时保护衣衫
丽江粑粑
鸡豆凉粉
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琵琶肉
枇杷肉是款待客人的珍贵食品,形似琵琶而得名,当地人称“猪膘肉”
米灌肠
纳西族的“米灌肠”是把热的猪血和刚蒸熟的糯米饭混着盐、菌香子、草果、八角等佐料一起搅拌后,灌入猪大肠中
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1997)
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 (2003)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2003,与兄弟民族共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东巴画(200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200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热美蹉”(2008)
我跟走!走进大西南!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扫一扫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丽江,体验纳西风情。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