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康:一个日夜牵挂壮语文的美籍华人

2023-05-10 14:56:27

“民族语文故事”之二十


蔡培康:一个日夜牵挂壮语文的美籍华人



   幸福是什么?当人们整日为名利而奔忙,有房有车、衣食无忧却感觉不到幸福时,一位83岁汉族老人给出的答案令人深思——1956年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能和乡亲学壮语,向姆燕歌王学壮歌,对他来说何其幸运、何其幸福;初到美国,为生计做了10年苦工,但能与壮文壮歌为伴,苦中作乐也觉幸福;自1957年学用壮文至今整整60年,其间当了近20年的壮语文工作者,这让他非常自豪和幸福。

    这位老人名叫蔡培康,近日,记者通过微信采访了远在美国纽约的他,听他讲他与壮语文之间的事。小事一件件说的都是平凡生活,壮歌一首首唱的都是日常喜乐,但句句都透出自豪、珍惜与深情,让人瞬间体悟到幸福的真谛。



蔡培康夫妇在纽约演出,一人唱山歌,一人伴舞。


视频:唱壮族山歌是蔡老在美国纽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少年立志学壮语   一生难舍壮文情




在采访中,蔡老把自己形容为“忠心耿耿的老壮文”。搞民语工作时他就爱研究壮语文,移居美国还坚持写壮文、编壮歌,自掏腰包宣传壮语文。一个讲白话的汉族人当初怎么会跑去学壮文?为什么他和壮语文打了一辈子交道还乐此不疲?这得从老人的少年时代说起。

1934年9月,蔡培康出生在广西南宁市内的一个汉族家庭,年幼时亲历战乱与逃荒,目睹尸横遍野,。1953年,他考上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语文系壮语班,立志学好壮语。1956年到武鸣县双桥镇平福乡那内村实习,天天向村内的男女老幼“牙牙学语”,终于讲得一口流利的壮语,还学会编唱壮歌。1957年10月,蔡培康毕业回邕,到桂西壮文学校任教,同年11月,,他又学习、教授壮文。

1980年,他到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负责研究壮语文。其间,他和8位壮族同仁合作,艰苦奋斗4年,编纂出中国第一部古壮字字典——《古壮字字典》。因工作成绩突出,1988年,,他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1990年,他和家人移居美国纽约。壮语文不再是他的职业,但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到美国的10年,他做过制衣厂杂工、餐馆杂工和公寓清洁工,虽辛苦忙碌,但从未停止用壮文写作,还将作品投寄《广西民族报》(壮文版)和《三月三》(壮文版)。这么做不为别的,就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壮语文工作者,随时随地宣传壮文化是他的责任。

1990年10月,第23届国际汉藏语言学术讨论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去参加会议要自费买机票、住旅馆,而那时他在外卖餐馆打杂,又忙又累,太太在制衣厂工作,工资微薄,“我们很穷,但全家人都一心一意,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去宣传我们的《古壮字字典》。编撰4年,世上唯一,多好多难得啊!要让更多世人知道”。餐馆老板得知缘由后深受感动,立即准假,自己干了一周的杂工。被打动的还有会议主席,那位“中国通”亲自上台为他做英语翻译,使他宣读的论文《古壮字字典的编撰》引起与会学者极大关注。


蔡培康制作的壮文壮歌宣传卡片。


2

唱尽酸甜苦辣事 壮歌相伴到白头



    如今,蔡培康全家已在美国生活27年,说起令他骄傲、难忘的事,话题还是离不开壮文、壮歌。比如他和壮族太太黄仁美多次在纽约进行公益表演,他唱壮歌,太太伴舞,获得中外观众称赞,画面还曾通过一家中文电视台走进千家万户;他别出心裁地制作了十多张精美的武鸣古壮歌卡片,或打印出来免费派送给亲朋好友,或发到网上,卡片图文并茂,上附壮汉文对照歌词,令人过目难忘……

    与其说蔡培康在坚持使用壮语文,不如说在享受壮语文带给他的快乐。广西山歌学会会长、广西三月三杂志社总编辑、广西山歌“歌王”覃祥周就对蔡老唱壮歌时的“迷醉”状态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蔡老经常打越洋电话和他对山歌、聊壮语文。有一次,两人边聊边唱,蔡老唱到动情处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够了又继续唱,蔡老不经意地说了句“我这边天亮了,朝霞很漂亮”,他才惊觉,在南宁这边,天色渐黑,两人不觉间已聊了几个小时。

    “他太爱山歌,尤其是壮语山歌了!”覃祥周感慨,“他是用心来唱的。”可以说是“动不动就唱歌”,写文章也爱用山歌表达,而且唱壮歌的水平很高。武鸣、东兰、都安、来宾、德保的壮族山歌调他都会唱,而且他擅用比喻,韵律谨严,平仄节奏用得很好,所编山歌即兴而作、有感而发,是真实感情的流露,而不是无病呻吟。“比如他写结缘壮文60年的歌:Raezrangh roek cib bi, faex iq majbaenz hung;gou ndiepgyaez Sawcuengh, ciengxlwenx cungj mbouj bienq.(悠悠六十载,幼苗成大材,我热爱壮文,痴心永不改。)用树来比喻,就很形象生动。”覃祥周说,“他发来的好多歌我都收藏着,舍不得删。”

    正如覃祥周所说,生活中一切事物对蔡培康来说都能入歌。

    比如唱壮歌美:

    Gyaeu lumj veh caeuq sei,maez Fwencuengh simsoeng; maih eu gok roxmyon,cingzngeih doengh daengz sim.

    (如诗似画壮歌美,高歌低吟总相宜;荡气回肠歌一曲,款款传情令人迷。)

    咏爱徒黄美三:

   Duzfungh iq Dinghhat, ngah aj bak angq swenj; daengz laux mbindiegwnq, sing rwenz Vwnhgohvaz.

   (定活屯有一雏凤,常喜婉转献啼声;老来飞至温哥华,他乡欢唱壮乡情。)     

    赞壮语文研究者罗滔:

    Fwen laeggiek rox doq, Loz Dauh cingqcaen ak;gou angq lai aj bak, hageu fwen Loz Dauh.

    [会编勒脚歌,罗滔实在恶(厉害之义);我高兴开嘴,唱罗滔山歌。]

    2009年国庆节前夕,蔡培康给覃祥周寄来他用壮文写的8首山歌,这些歌歌唱伟大祖国,表达出一个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深情。其中两首如下:

    Youq Niujyoz eu fwen,rwenz doh daengx seiqgyaiq; meh ngoenzseng sim hai, gou raiz fwen daeuj hoh.

   (我在纽约唱山歌,传遍天涯与海角;母亲生日心潮涌,唱支山歌赞祖国。)

    Bi 1949,youq gwnzDenh’anhmwnz; Mauz cujsizvad fwngz, yinzminz ndwn hwnjdaeuj.

    (一九四九难忘怀,天安门上放光彩;来挥巨手,中国人民站起来。)

    他写的8首歌,说出心中的情和爱,覃祥周越看越激动,连夜翻译成汉文,投给《广西日报》,也许是歌中对伟大祖亲的深厚感情打动了报社的编辑和总编,很快,《广西日报》于同年9月27日在头版登了出来,让无数的读者看到了蔡老热爱伟大祖国的心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15年,蔡老又编出由61首山歌组成的壮族长歌《边唱山歌边聊天》,并刊登在广西《三月三》杂志。从1934年出生南宁,到2015年已80岁人在纽约,山歌将长达81年的坎坷人生经历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2016年6月27日,蔡培康黄仁美在纽约华社老人中心,用东兰壮歌调演唱“山歌越唱心越甜”,大受欢迎。


3

 

寄语同行后生仔  壮族文化莫要丢



    在今天的壮族人中,有些人已不会说壮语,他们听不懂壮语山歌,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壮文这种文字存在,但蔡培康却执着地认为,壮语文事业意义重大,值得为之奋斗终生。

    对于一些人“壮语文已经没落”“壮文推广价值不大”的观点,蔡培康有自己的看法:“主体民族语言文字的强势,往往会使少数民族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字,世界各地,无不如此。如在美国是英语一枝独秀。但是,华裔的有识之士却大办中文报刊,大办中文补习班,大办华语电视台和华语广播电台,反而影响到特朗普总统的外孙女在我们领事馆还秀了几句中文和唐诗……”

    “只要有壮族人在讲壮话,我们壮语文工作者就有工作可做。”蔡培康说,壮人素有以歌代言、以歌传情的习俗,壮歌是壮族文化的精华,对壮歌学习研究的时间越长,他越是觉得壮歌魅力无穷,乐趣万千,“壮文是我纪录和研究壮歌的一个好工具,仅凭这一点,壮文也应长期保留”。

    采访中,蔡老对新一代壮语文作者寄予厚望,他希望这群后起之秀有理想,有爱心,有一往无前、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我就是这么走过了60年。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抚育,没有辜负壮族贝侬对我的厚爱,我拼命地做好我的壮语文工作,不断地创作编唱壮族山歌。我做出了成绩,无愧此生。60年来,有壮语文和壮歌陪伴我,我过得十分幸福快乐!”蔡老感慨地说,“我一个83岁汉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壮族年轻人也应该可以做到,而且应该比我做得更好,对吗?!”


2016年9月18日,蔡培康(右一)在纽约庆生,一家人欢乐合影。


蔡培康今年中秋节期间制作的壮文壮歌宣传卡片


2016年,蔡培康在美国纽约欢歌喜迎广西壮族老乡。



链接:广西民族报网2016年11月25日相关报道


壮族山歌唱响美国纽约 


身在纽约迎老乡,

兄弟姐妹聚一堂;

相互倾诉情和意,

山歌声声传四方。

今天相会在纽约,

倾诉衷肠感慨多;

我们相隔千万里,

情谊时时在心窝。

一阵阵悠扬甜美的壮族山歌声在美国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前厅回荡着,吸引了当地许多的市民和游客。

当地时间2016年10月30日,万圣节前夜,美国纽约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到南瓜灯,人们出门参加游行、狂欢,装扮成鬼怪、妖魔和其他“超自然”生灵,戴着面具的孩子们窜来窜去,向大人们索要糖果。今年的洛克菲勒中心万圣节,多了来自中国壮乡的山歌,显得别有一番风情。



视频:壮族山歌唱响美国纽约。图为蔡培康(左三)、黄仁美(左二)身着壮族服饰与广西民间歌王覃祥周(右二)、韦淑英(右四)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前厅对唱山歌,一些美国朋友也前来助阵。(莫 蔚 摄)


来自中国的广西民间歌王覃祥周、韦淑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专职编委、高级记者张频,广西专家顾问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莫蔚一行四人到美国旅游。 

    美籍华人蔡培康、黄仁美得知后,热情邀请他们参加当天的万圣节活动。

 蔡培康先生是汉族人,在广西南宁长大,早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曾在广西民族语文部门工作,26年前与妻子黄仁美女士(壮族)移居美国。他热爱壮族文化,酷爱壮文,常常唱着壮族山歌。移居美国之后,也没有因为距离而减少对祖国、对壮族山歌的热爱之情。2010年,他还特意从大洋彼岸回来参加庆祝武鸣“三月三”歌圩30周年活动,登上了专为广西首届歌王邀请赛而设的“灵水湖水上歌台”,演唱了原生态的六首武鸣古壮歌《Doenghbaez Gou Lij Iq(忆我从前年幼时)》,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电视台播放了演唱实况。

 这次在异国他乡,见到多年的歌友,蔡培康夫妇特别兴奋。那天,他们特意穿上壮族服装,以歌迎客。广西的四位老乡刚刚下车,他们就快速地跑过来,动情地唱起了迎客山歌。广西民间歌王覃祥周、韦淑英也以歌传情,表达了他乡遇故人的喜悦之情。

 当时,突然天降大雨,洛克菲勒中心的主楼破例开放,让游客入内避雨。蔡老夫妇与广西歌王等也进到了楼内的前厅避雨。一场事先没有计划的即兴“壮族山歌演唱会”就在这里开台了。开始时,“歌手们”靓丽的民族服装和精美的绣球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许多人围了过来。面对挤进前厅的人群,他们站在墙根前即兴引吭高唱壮族山歌。在场的人们被“歌手们”的激情演唱深深吸引,有三位“洋妞”还激动地跟着劲舞起来……

 每歌一曲,人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有几位美国的帅哥美女激动上前,与歌手合影留念。有个“洋妞”问道:“Where are the folk songs what just you sang come from(刚才你们唱的民歌是哪个国家的)?”张频自豪地回答说:“是中国广西壮族的山歌!”

 那天,“歌手们”采用“东兰武篆民谣”“都安取切溜”等山歌调演唱了好几首壮族山歌,每首山歌都多了几分中国壮乡风情,多了几分壮乡特色,引得现场的美国观众也跟着哼唱,还有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声……

 当晚,有网友把在洛克菲勒中心演唱壮族山歌的视频放到纽约的华社网站,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位网友写到:“洛克菲勒中心是仅次于华尔街的纽约第二中心,19座高楼底层连通,纵横各占地长长三条街。平时戒备森严,闲人免进。歌手们能入内放歌,这是老天爷欢迎歌手们的到来。”一位名叫林海玲的舞蹈老师给黄仁美的微信上写到:“真的替你们高兴,看到少数民族同胞热情很高,很有情意。”有位叫做陈笑雯的女士在“华社大家庭”的微信上写到:“蔡老师夫妇热心宣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可敬可佩。”华社办公室的Emily小姐写给蔡培康先生的微信上说:“可敬的蔡叔叔,听了你们的山歌,我感动得差点流眼泪了,真是情深意切啊!”

 一首首壮乡的山歌在异国他乡唱响,感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听众,这就是壮族山歌以歌传情、以歌代言、以歌会友的魅力。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覃悦坤看到视频后感慨地对记者说:“我真情地希望,这次在纽约用壮族山歌欢度美国万圣节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壮族的文化,特别是壮族山歌!”

(本报记者 莫蓓蓓)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韦颖琛

编辑:赵德飞  

审核:黄新荣

监制:杨兰桂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