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余味 渐浓
品红楼 读曹公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
剔透雪何处 寂寞林无踪
石上记真事隐 芳华殁痴恋空
几处落红点缀 遥望香雪帘栊
秋窗描风雨 中秋咏玲珑
怀金悼玉 试遣情衷
爱别离 痴难容
风月 情浓
终
梦回红楼,痴情难收。
如若今夜有梦,
那必定笼罩着红楼中的诗意与温情。
6月13日,由校学生会学习部主办的
“领阅第一期——红楼梦线下读书会”
在公教2206顺利举办。
本次读书会特邀
国学院副院长李萌昀老师为嘉宾,
学习部干事吕天曲主持活动,
二十余位同学参与其中,
发表自己阅读《红楼梦》时的所思所感,
在与老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找寻属于自己别样的红楼情怀。
花签畅言
本次《红楼梦》读书会的参与者
在活动开始前均抽取了一枚花签,
花签上贴着与《红楼梦》相关的关键词,
参与者们经过热烈地讨论之后,
就花签上的关键词纷纷发表理解和看法。
抽到“美”的同学说:“《红楼梦》中的美在很多地方都得到长足体现,大观园中‘省亲别墅’的建筑特征体现着空间之美;贾宝玉的痴和林黛玉的情体现着人物感情之美;而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本身就是一种美。”抽到“孤独”的同学也发表了这样的见解,“宝玉是复杂的,他的生活一半是理想浪漫的大观园,另一半是仕途经济的世俗社会,宝玉痴恋黛玉,最终却阴阳相隔,他的孤独在于看尽了人生百态、贪嗔痴念、亲人别离、贾府没落,最后却只能用孤独祭奠过去。” 李萌昀老师在本环节结束后说:“阅读需要‘挑衅’,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解释关键词,而是在关键词的基础上思考,用自己的视角看待《红楼梦》。”
梦回红楼
本环节李萌昀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参与者们自由讨论,积极思考,
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1.后世对《红楼梦》有诸多改编,如戏曲、连环画、电视剧等。《红楼梦》是否可以改编?改编本与原本是什么关系?
2.有人说,《红楼梦》之所以“红”,正是因为它的残缺。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个完整的《红楼梦》?
3.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比,《红楼梦》的沿袭与创新之处何在?
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时,有人认为,不一样的载体呈现着不一样的思考,不必固守原著,要通过不同的载体阐述不一样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残缺,正是《红楼梦》此书的开放式结尾,带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思考和看法;还有人觉得,《红楼梦》不同于其他古典小说的原因在于它哲学观的创新,在《红楼梦》中,世界由平行世界与太虚幻境两部分组成,其他的小说或许是平行视角,《红楼梦》却是俯视视角,而其中的“镜子”“疯和尚”都具有现实意味的追求。
自由提问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自由提问环节,参与者自由向李萌昀老师提问,同学们各抒己见,与老师交流读书时的问题。李萌昀老师最后总结道,“中国古典小说大部分都是为大众而写,但是《红楼梦》却完全不考虑读者的心理,完全忠于作者自身的经历,《红楼梦》之所以在文坛广受好评,就在于它‘背靠古典,面向未来’,能够让读者充分地认识到清末的文化转型。希望同学们以此为阅读的新开始,不被他人的观点桎梏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真正品味到阅读的快乐!”
曲终人不散,红楼梦未完。
参与者们尚有话想说:
本次“领阅”活动,采取了非常开放的交流方式,参加的同学可以在开放自由的氛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和其他同好一起讨论。此外,在李萌昀老师的现场解答下,大家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较为深入的解答。在老师深入浅出的评点中,我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用摆脱旧有的大众观点去看待《红楼梦》这本小说的重要性。用更加专业的角度和严密的思考进行论证,跳出传统的桎梏,真正从古代文学的角度去看待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领阅”计划在阅读某一本书的背后,带给参与者的更高层次的价值。
国学院 张愉卓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深有感触。老师提出,我们要学会从反面阅读红楼。其实这不仅适用于红楼梦,更适用于所有的阅读。我们以前常常说不要迷信权威,但是我们的固性思维却常常将我们局限在题目和权威的思想中。阅读,是为了获得自己的感悟,而非阐述他人的观点。除此之外,老师还提出,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改编其实都是文学的再创造。建议我们将改编当成独立的著作去看、去欣赏、去体会,而不是仅以“符合原著”来进行文学评论,这对我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商学院 严晨瑜
至此“领阅”计划第一期圆满结束了。
读书带给我们的,
不仅是知识的增长和心灵的触动,
更多的,是心中感情的沉淀。
我们下学期再会,
品读经典,领阅书香!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出品
文字:学习部 杨欣雨
图片:学习部 董 昱
编辑:新媒体技术部 韩逸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