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2023-05-10 14:56:27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看到这种撩妹后的感叹歌词,实在很难和那个永远正襟危坐,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历史学家司马光老师联想到一起。事实上对司马光的记载几乎都是不知风情为何物的木头,连他自己为自己起的两次号都离不开个“迂”字——迂夫、迂叟,台面上是十足的道学。

有本宋代小说《青琐高议》,编写者刘斧为了表现司马老师如何不近女色,编了这么一段故事,大意思:司马光在当太原府通判的时候,虽然已婚,却未留后。在那时候,,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司马光不急,他老婆却不敢不急。所以她为了补偿自己的不争气,便四处张罗帮司马老师找小三。但这小的进门后,司马老师却从未瞅上一眼。小妹纸很漂亮,司马夫人左看右看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猜想是自己在家,司马老师不好意思。便故意出外躲一下,出门前还特意吩咐小三“我出门后,你精心打扮一下,漂漂亮亮的去把司马先生搞掂。”

然而,当艳光四射的绝色美女出现在司马老师面前时,司马老师一脸呆逼相,居然严肃指责:“夫人出门办事去了,你不老老实实呆着,跑来我这干嘛?”漂亮小妹纸差点气晕。

其实,宋代男人,特别是有一官半职的男人,撩妹、都是奉旨正事,好色一点不丢人。不好色反而问题严重,很有可能随时被老大怀疑别有用心。太祖大大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已经表白得很清楚:你们尽量泡妞去,别盯着我身上的黄袍。

所以说,成风的事情,司马老师哪敢落后。我们写书的祖宗们,字字别有用心,尽以忽悠后人为己任。事实上历史学家司马光老师尽管不是著名音乐人,所写的歌也不太流行,但传世之作还是有三首的,但三首尽是风月事,和伪道学笔下司马光的“道貌岸然”形象截然相反。

我们来欣赏一下他老人家的《西江月》吧。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首词对风流韵事毫不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本人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风流。

短短一首小歌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歌迷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老到。

司马老师不从正面描写那个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从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淋漓尽致。

而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动情后,从醉中醒来,月斜人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

看来,司马光不但不是儒生笔下的伪道学,而且还是个婉约派填词高手。如果他不做人民公仆,转行做职业音乐人,估计也能和柳七哥有得一拼。

听首我的新曲,喝杯茶,静下心,远离一下别人的风流俗事吧。

《道》专辑内的古琴与低音笛对话《无我》。

古琴演奏:谢东笑   低音笛:谭炎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