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山歌——读胡远清音乐作品集《槐花几时开》

2023-05-10 14:56:27

  初见胡远清老师,那是九五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从观音中学回来,天还下着小雨,走进文化馆大门口,见他正在门口搭建卖羊肉泡馍的棚子里揉着一团面团......

镇巴本土作曲家——胡远清

初见胡远清老师,那是九五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从观音中学回来,天还下着小雨,走进文化馆大门口,见他正在门口搭建卖羊肉泡馍的棚子里揉着一团面团。高大的身材,清瘦的脸上,剑眉下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他见到我,放下面团邀请我进去坐。我在一张小桌子边坐下来,随后听到案板上乒乒乓乓一阵响,温暖从背后慢慢包围过来,耳畔传来他的声音,声音有点低哑,却带着说不出的魁惑,每个字从他的薄唇中吐出:“我这儿只有羊肉泡馍,尝尝我的手艺。”话刚说完,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摆在面前,另还切了两盘卤菜,我转身看远清老师不见了,正想问,他急匆匆从外面闯进来,光溜溜的头上沾满水珠,怀里抱着一瓶酒。就这样,我们边喝边聊,听他一句句纯真的话语停在我耳中,都仿佛下着大雪的寒冬腊月依窗而坐,独自品尝一壶热气腾腾的包谷酒,袅袅的酒香弥漫着,温柔的液体体贴的从口中滑入喉咙,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

镇巴民歌大部分作曲是他的杰作

这是我第一次走近他,就被他浪漫而天真的艺术家气质所感染。

胡远清,陕南音乐怪才,镇巴本土作曲家。艺术之路堪比齐白石,非科班出身,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勤勉一步一步登上了艺术的巅峰。因为他长期从事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导演,所以,被人们亲切地称号为胡导。镇巴民歌大部分作曲都是他的杰作,他撰写的《山的启示》在《人民音乐》1987年第1期发表;《也谈民歌的以字行腔》在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1986年第三期发表。在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期间,在汉中成功举办了远清作品音乐会。由胡远清改编的《巴山喜雨》大型打击乐,经县文工团组织人员排演后,多次受邀南下四川、北上西安演出;2009年,又创编了大型古装打击乐《汉上雄风》,分别参加了汉中市四运会开幕式和陕西省交警运动会,场面恢弘壮观、催人奋进。

后来,我进了城,在县中任美术教师,和他交往更密切了。文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往往能促进对一个人个性的深入了解。我和远清的交往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人的形象,我的感觉就跟看见其他的音乐人不一样。在我的眼中,、散发、颓废加飘忽。他给我的印象是很朴实,也很稳重,跟想象中的音乐人不大一样。后来在一起工作也证明了我当初的看法。后来,我到了文化馆有幸成了他的同事,长期默契的工作环境中,我还发现远清老师的人格魅力中,就这一点,值得写上一笔,那就是他干什么都讲究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从不急功近利。多年来,以他精湛的专业技能、勤恳的工作态度、敢于创新的工作方法、踏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少儿艺术人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为镇巴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先后被评为“汉中市劳动模范““镇巴县文化工作突出贡献工作者”等。

至今已创作了近千首曲子

如今远清老师年近古稀,他至此已经创作了近千首曲子,非专业创作员却创作了如此多的曲目,就是许多专业作曲家都望尘莫及。他在文化馆工作期间,踏遍青山,写尽世间情,听他的歌,你会涌起深深地感动,他的歌曲来自民间,与人民群众的心灵息息相通,听他的歌,你也会涌起“祖国在我心中”的自豪感。

远清老师作为一个基层文艺工作者,一个让音乐陪伴了一生的人,他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做事情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他常年深入农村,走街串巷,上门串户,口授笔录,收集记录整理了大批民歌资料。上世纪60年代,收集民歌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远清老师经常下乡采风,对每个乡的调子都比较了解,但是当时因反“封资修”,这些人都不敢开口唱。这时候,他认识了一大批的民间歌手,如碾子的林显成,巴山的郭友林,渔渡的苏乐华等,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农村里,收集了不少民间歌谣,是当地比较知名的乡间高手,远清老师聆听了很多很多,边听边记录,保存下大量镇巴民歌,“不然的话,民歌也会随着人的逝去,永远消失了”。远清老师对镇巴民歌的那份至诚的热爱,为镇巴民间音乐保留了宝贵的财富。

远清老师下乡采风

当谈到了却的心愿,他说,近两年来,自己已经把创作的部分作品整理出来了,就是现在的《槐花几时开》想正式出版,留下自己的心血之余寄托镇巴民歌之情。他说也给后人一个美好的经典回忆,也算还了自己多年未遂的心愿。

“多少年来,镇巴民间音乐陪伴着我,使我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正视遇到的一切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坎坷历程。镇巴民间音乐,激励着我毫不气馁地在通往艺术殿堂的崎岖道路上努力向前……”胡远清这样总结音乐在他的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胡远清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交流镇巴民歌

至于我写这篇文章的另一大原因,是我读了他的作品集《槐花几时开》后,就像读他的人一样,有一种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感觉,他的作品有个性、有张力、接地气,质朴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豪放里迸发着火热的激情;柔情里涌动着人生的畅想,让我感受到作品里所传递的正能量,我觉得在汉中音乐界应该是一部精品力作。

业余辅导

从远清老师的作品中能看得出,他的根深深地扎在民族的土壤里。在《汉江源放歌》中感受静谧、幽远的意境时,可听到《放排歌》的欢快和豪迈,《打开了梦幻》一行行音符传递着“背起行囊探访春天”的深情呼唤,我仿佛听见“桃花红”的细语,“海棠艳”的呼吸。正如他的《描述》:“当你拉着我的手,描述那太阳的灿烂,在无边的黑夜里,升腾起花的鲜艳。当你扶着我的肩,描述那月亮的圆缺,在不尽的荒原里,弥漫着浓浓的情感......”是啊,醇香的乐音里有芬芳的诗意、色彩的熏染和风掠过的线条;有夜莺啁啾与溪涧叮咚的交响;有飞瀑倾泻与浮云飘逝的流动,情景浑然,诗、画、音完美地组合成天、地、人自然和谐的交响。一尘不染、空灵飘渺的音符,清逸、晶莹、纯美,犹如琼瑶斟落琥珀杯,又似清风拂动玉环佩,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神奇的美丽,让心灵得到慰藉,渐渐沉浸在一种博大的安宁祥和中。读到他的《美我山川富我家》:“巴山有朵不败的花,五千年的风雨培育了她,古钟鸣响着先辈的梦,憧憬着不变的童话......”。仿佛让自己的境界为这个世界添一分美丽;花儿能平静地面对人们的欣喜或是冷漠,喜欢这份平静是一份淡然,淡然的美丽便是境界。怡然是外界事物对灵魂深处某一神经的触动,更是心灵世界在较高层次上的切换,是境界的一种升华。

指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苗族演员留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超越了国界、民族、宗教与意识形态,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音乐如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熔炉,它可以净化心灵、撩拨情绪、激越斗志,是抒发思想感情、记录历史发展,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的一种艺术。

过去,我一直认为读音乐作品没有美感,我读完《槐花几时候开》后,感觉音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作品也至关重要,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通过读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认为欣赏好音乐家的作品,除了文学层面的对音乐艺术的解读,更要有对音乐本质层面的分析,包含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织体、和声等方面。像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舒曼等西方音乐家的作品更需要很深刻的艺术分析,再加上他们个人传记和创作代表作品时的全部精神状态,唯有这样,我们可能会更触及作品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内涵的层级,否则还是站在文人音乐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所以从音乐欣赏上说,文人音乐是我国历来对待音乐的文人式鉴赏,但是就目前音乐的全球化进程来看,中西结合地赏析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是音乐赏析的最佳范式。但他在掌握很多民族民间音调的基础上,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化作他创作中灵动的音符,在民间音乐里去探寻旋律的奥妙、人间的情爱、生命的价值。远清老师正值收获的季节,他的创作热情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祝愿他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镇巴、为人民、为时代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我们期待着……

下面推荐一首远清老师的音乐作品《槐花几时开》,仅附词,以文会友。

高高山上一树槐,

槐树下面搭歌台,

郎问那贤妹唱啥子,

我唱槐花几时开。

高高山上一树槐,

槐树下面搭歌台,

叫声贤妹歇口气,

你不唱歌我又来......


投稿邮箱:553079500@QQ.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