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文艺 | 如歌散板: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食物

2023-05-10 14:56:27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食物,新鲜、绿色而又环保,至今都美味难忘。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食物并不丰富,但是新鲜、绿色而又环保,美味至今难忘,想着都嘴馋。


酥肉,酥肉吃过吗?这种东西在西南地区特别是现在的四川、重庆地区比较盛行。


酥肉的做法比较简单,就是将肥瘦适中的前腿肉切成长条状,里面放入食盐、花淑、红苕粉等东西加以搅拌,将未完全溶化的红苕粉用手一一的捏碎,之后就放在菜油里面炸。炸至表面呈现出金黄色之后、香气溢出之时即可捞出食用。



外婆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家庭主妇,做得一手好菜,炸酥肉就是她的拿手好戏之一。小的时候,只要是想吃酥肉了,就去缠着外婆做。外婆是那种糍粑心肠的人,经不住三磨两缠的便会答应。


那个时候,买肉都是要凭肉票供应的,不是想买就能买的。但是,外婆的人缘好,偏偏就认识食品供应站的人,因此,关键的时候,总能想办法弄到一些肉来吃。这,就是我们有恃无恐的缠着外婆炸酥肉吃的原因之一吧!


待肉买回家,我们就守着外婆备料炸酥肉了。那个年代的人,都喜欢吃肥肉,而那时候的猪肉,绿色而环保,全是土猪,吃潲水和野菜、红苕、玉米等长大的,所以很好吃。


当外婆把沾好调料的猪肉放进油锅的那一瞬,油遇水滋溜一声巨响,一股浓香在急速升腾的油烟中弥漫开来,那香味让我们这等馋猫不由自主的扇动着鼻翼,贪婪地享受着这扑鼻的香味。


酥肉在油锅中浮浮沉沉,我们那急迫的心情也随之起起落落。那颗煎熬的心不比在油锅里被炸的酥肉好受。



当外婆把炸好的第一块酥肉放进锅台边的盘子里的时候,我俩闻香味的鼻子都快要触碰到那块金灿灿的酥肉上了。于是,这时的外婆一定会佯装嗔怪而心口不一的用筷子将那块酥肉夹给我们哥儿俩。


于是我俩心急火燎的把酥肉用嘴吹气弄冷,然后再分而食之。当我把酥肉放进嘴里咬下的那一瞬,一股奇香让我顿时口舌生津,那滋味,终生难忘。

竹筒饭吃过的吧?那是我们小伙伴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那个年代,我们最喜欢玩儿一种叫“抓鸡脚角爪”的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把一张白纸按参加游戏的人数撕成数张小纸条,然后在纸条上分别写上做竹筒饭需要的食材,包括米、油、腊肉、豆子、香菜等东西,视参加的人数而定,还有一张纸上会写上“白吃”二字。要知道,白吃就意味着什么东西都不用出,什么事都不用管,只负责统筹指挥就是了。那,可是人人眼红的一个角色啊!因此,这等好事只能靠抓阉来定了。



这等好事,让我也遇上了一次。那天,一群小伙伴玩儿抓鸡脚爪做竹筒饭的游戏,我抽到了“白吃”,那一刻,安排小伙伴们准备各种食材时居高临下、指指点点的感觉,让我回味了好久。


在一众小伙伴的前呼后拥下,大家兴高采烈的向着目的地---后山进发。


后山是一座不大也不小的山丘,山体绵延十来公里,山上植被茂盛、树木参天、花繁叶茂、溪流潺潺,偶有野生小动物出没。特别是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看蓝天白云之下;抬眼望:众鸟翱翔、嘻戏于蓝天;低眉看:层林尽染于万物收获的季节;侧耳听:清泉蜿蜒奔腾于山涧,落红片片。那山、那水、那景,让人陶醉而流连忘返。是小伙伴们玩耍的绝佳场地。


那天,我们一众人欢天喜地的前往后山,途中经过一村民的菜地,有胆大而玩皮的小伙伴跑进去偷了几个色泽鲜亮诱人的蕃茄,引起一众伙伴的狂笑。



到达目的地之后,大家纷纷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米、油、腊肉等食材,均匀的装入预先做好的竹筒之中,再用粽叶封口,细线栓好后涂泥于竹筒之上,挖坑煮饭。


不大一会儿功夫,竹筒饭就做好了。嗅着香味浓郁的竹筒饭,大家垂涎三尺,纷纷拿起竹筒,折开粽叶,将煮好的竹筒饭倾筒而出,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盘子里。就在大家举筷欲食的时候,有人提出去弄点儿野葱撒在上面,那样吃起来更香。于是,我自告奋勇的前去找野葱。


后来,野葱是找到了,只是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歲了脚,痛得咬牙咧齿的。


一众人扶着我小心翼翼的坐下,问这问那的。反而是我挺大度的劝大家不用担心。



当人们把洗好的野葱撒在竹筒饭上面的时候,那个色香味呀,馋人!


于是,小伙伴们纷纷举筷而食,大快朵颐!一时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待大家风卷残云般吃完了竹筒饭,一个大哥哥蹲下身来将我背起,大家前呼后拥的下了山。


我趴在大哥哥的背上,温暖而又安全,那种感觉,历久弥新,永久难忘。

烤红薯,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是吧?那年头,红薯有的是,还有点儿泛滥成灾的味道。我们小时候就常吃煮红薯、蒸红薯、烤红薯、红薯炒饭。


这其中,我最喜欢吃烤红薯了。


烤红薯的制作非常简单。就是将新鲜的红薯洗干净,把它扔进带有余火的灶膛火灰堆里,约莫十来分钟左右就好了。拿出来之后,撕开烤焦了的皮,就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烤红薯了。


上中学的时候,由于离家远,又要上晚自习,所以只有住校。


那个时候人年轻,消化力强,饿得又快,所以上完晚自习后总要出来加一道餐以后才能睡得着觉。



学校门前有一小贩,长年在此卖烤红薯,年纪约莫五十来岁左右,一张饱经沧桑的脸,额前皱纹特深,人高大但精瘦,背微驼,写得一手好字,瞧瞧摊位前自制的一个招牌上潇洒飘逸的字体就能证明。因小时候生病发高烧而落下耳聋的病根,加上人又姓冉,所以推前招牌就写上“冉聋子烤红薯摊”。


不要小看这个烤红薯摊,它每天的销售量还是挺惊人的。


冉聋子为人实在、性格又好、常爱笑,因其烤红薯选料好、分量足、摊小不欺客,所以信誉好,销量大,顾客多。那个年代嘛,生意的好坏还得靠口碑的。


    冉聋子的烤红薯价格低,小的1分钱一斤,大的两分钱一斤,这在当时已算很低的价格了。关键是靠数量来赢利。


有时我们去他的小摊买烤红薯,在等待的时候偶尔会问他一天能卖多少斤红薯时,这个时候的他会笑容满面、情绪高涨、连比带划的告诉我们,最多的时候他能卖100斤红薯,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十来元吧,这在当时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要知道,当时的伙食费才8元钱左右一个月啊!



有一天晚上,下了晚自习以后,我又独自向冉聋子校门前的摊位走去。我买了一个大红薯,临给钱时发现身上没带钱。那一刻,我很窘迫,脸色通红。冉聋子笑着比划出一个白送给我吃的手势,此时,我的脸更红了。冉聋子用笔在纸上写了句话递给我,上面写的那句话我至今都记得:我也是一个有孩子的人!


我收过那张纸条,向冉聋鞠了个躬,转身离去。而那张纸条,我也保存至今,每当我看到它的时候,让我想到了人性的光辉。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食物并不丰富,但给我们的记忆却是温暖的。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