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旅游概况

2023-05-10 14:56:27

武宣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辖8镇2乡,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人口44.7万,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67%以上;武宣东邻桂平市,南靠贵港市,西接来宾市,北临柳州市,209国道、黔江贯穿县境,交通便利,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武宣历史悠久,秦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中留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名武仙县,沿用至明宣德,武宣别名仙城由此而得;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仙改称武宣,之后,除1952年9月至1962年3月武宣县与象州县合并称石龙县外,一直沿用至今。

武宣风光旖旎,自古有“中留山水甲南天”之美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了武宣亮丽壮观的山水风光;宋右丞相李纲被谪潭州曾驻足武宣,写有《武仙道中》;唐柳宗元因与在武宣修炼仙术的贾鹏之谊,赋诗《雨中赠仙人山贾仙人》数首。

仙城武宣,恰如其名,其风光秀美、历史人文丰富且融会贯通、瑰丽多姿、飘逸若仙,畅游其中、穿梭古今,令人遐思不已、乐而忘返。



仙城之仙

武宣“仙文化”源远流长,仙风长存。武宣仙城之名得自唐代,自此以后,武宣人以此为殊荣,在武宣境内以仙取名的古地名不下20多处,如仙人山、仙岩、八仙天池等;今取仙字的有街道、住宅区、学校、商号、商品等;在县城中心还建有“八仙迎宾池”,八个塑像仙女,脚踏莲花,喜迎八方贵客来,真是仙城无处不飞“仙”。

仙人山:县城以西约十里,万山丛中一秀峰,山腰顿开一石室。旧县志载云:“唐贾仙人鹏居此修炼仙去,今有仙人石遗迹,石上有形如人状。”

仙岩山:位于桐岭镇旺田村,传说古时这一带来了一方外人,专为百姓驱邪除病,尔后,在岩内修炼,仙去,百姓立寺祀之。

 

石崖仙迹:史载,明初在双髻山修炼的黄仙人黄德环“渔于此”,河边石板上至今仍留有其两个深深的脚印,故曰“石崖仙迹”,石崖村人立寺祀奉。明陈允问有《黄仙人祠》云:“生前原解是仙郎,双髻山头探异香,怪得神仙留玉斧,传他劚药有奇方”。

八仙天池:位于武宣镇官禄村,传说洪荒时代,水泡天门,玉帝派八位仙姑抱一葫芦漂来拯救生灵,事后见此地山美水美,民风淳朴,不愿再回上界,化作八座玲珑小山,卫护葫芦,以释民瘼。


 在武宣,形成了一种慕仙敬仙的仙文化。在有仙迹的地方,百姓都乐于自发捐建寺庙,如仙岩寺、石崖黄仙人祠、八仙岭的八仙庙,尤其盘古庙,县内不下三十来座。庙会文化经古不衰,每年农历八月初六的八仙庙庙会,来自本地、柳州、贵港,甚至港澳台的香客均以万计。



风光之秀

武宣风光因水而多妖娆,恍如仙境。黔江如仙人玉带,自县境西北,翩翩东行,经东南角汇入桂平浔江,一水贯穿县境,境内有大溪小河纵横交错,北有石祥河的仙湖岛,西有大榕星岛湖,一片南国水乡风光。县南数十里的莲花山山脉绵亘至黔江,县北山峦迭幛、气势磅礴的大瑶山余脉延伸到黔江边,黔江形成两山夹一水的峡谷风光。沿江沿河多属溶岩地貌,石山耸立,峰峦起伏,溶洞幽深,山秀洞奇,水清泉冽,真可谓山青、水秀、洞幽、石奇、景美。

百崖大峡谷:香港大公报撰文称之为“世界罕见的峡谷风光”,系广西自治区级风景名胜景区,国家3A级景区。峡谷上则峰峦险峻,云遮雾绕,岩壁摩天,斧劈刀削;下则溪流清澈,飞瀑流舟,荫翳敞日,花香袭人。山上珍禽异兽,水里绵鳞怪石,都使你大开眼界,且高山深谷,远隔尘缘,气候宜人,是天然的大氧吧。处身其中,如登仙境,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休闲和疗养胜地。


双髻山:东乡镇境内,山势险要,雄伟壮观,山峰耸立,云雾缭绕,在鹞婆石处山谷夹窄,有一公里路段,宽约一米,两侧山高壁陡,径曲如栈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这条天险古道,从清代19世纪中叶到民国初期,一度为浔州、梧州、柳州三府的陆路交通要道,有“通衢大道”之称。


八仙天池:山体呈圆形,四周环列八座山峰。八仙山四面空荡,田园风光秀美,在高出地面127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终年雨不盈、旱不涸,水清无尘,味甘可饮。碧水清澈,倒山映日月,景色变幻万千。周围古木葱葱,奇花异草,却无一张败叶浮于水面,池内可看到一群群的活鱼游来游去,可鱼儿从不上钩,千余年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古碛滩:在县城南郊黔江之中,其南面璞玉山犹存明代石刻“勅赐永通峡”;此一带还有武宣“旧八景”之 “古碛钟声”,清康熙年间人翁同伦有诗云:“锦浪千重古碛滩,神钟出没斗惊澜。不从野寺鸣春晓,偏向江流映月寒。拍水高腾催鲤跃,冲霄直上起龙蟠。全凭一展翻云手,挽转狂澜万顷安。”昔人已去,涛声依旧,击钟鸣玉;或急或缓起伏跌宕,虚虚实实令人迷离恍惚,回肠荡气若闻仙乐。游览此处,你或情敛神收,忘忧、忘俗、忘我,江风飘飘,人若世外;或难以抑情,似癫似狂,手舞足蹈,欲歌欲咏。滩上有奇石的世界,滩中诸石以颜色灰暗、纹理多变的卵石居多,彩石、墨石等等其他石种杂列其中,异采纷呈。

 

大藤峡: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峡谷,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河道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景观特色,有广西“三峡”之美誉。大藤峡的入口位于武宣县东南隅勒马村附近的勒马滩,出口位于桂平市西北隅的弩滩,全长41公里。传说原有大藤横跨江面,昼沉夜浮,可以渡人过江,故名大藤峡。峡谷系大瑶山脉与莲花山脉所夹黔江水道而成。入峡口的左边是大瑶山脉的大藤山,右边是莲花山脉的勒马山,两山对峙,状如天门。由此往下是明显的峡谷地形,丛山夹一水,滩多流急;由此往上则属台地平原——武宣平原,地形开阔,河流平缓。

峡谷上段风光绮丽秀美,青山翠竹,郁郁葱葱,壮乡山寨散居在山间林里。沿江两岸有三个村委会,因峡而取名为上峡江村、中峡江村、下峡江村,村民亲称为“三峡村”。这里江面百舸争流,竹筏搏浪,景色迷人。峡谷下段奇峰耸峙,悬崖峭壁、危岩奇突、支流相间。夏日浪涛翻滚,洪波击浪,涛声如雷;秋天碧波荡漾,江山辉映,极为壮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10年(1637年1月)曾放舟大藤峡,他在游记中写道:横石矶(即红石滩)“有石自江右山麓横突江中,急流倒涌,遂极满澒洞之势”,“两岸山势高耸,独冠诸峰,时有山峰悬峙”,记述了大藤峡雄伟壮观之景象。


武宣溶洞:武宣属“喀斯特”地貌,武宣溶洞景观是武宣旅游资源一大优势,其多、美、奇,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武宣溶洞有犀牛岩、大龙洞、新龟岩、金鼓岩、金鸡岩、醒狮岩、钟岩、廖六岩等等。尤其是禄新古杭村的犀牛岩,可谓岩中之冠:岩深,暗河长廊2.8公里,宽仅大厅可容万余人;岩奇,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大可供躲躲迷藏,至于钟乳滴成的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景观,就是专家亲临,亦会目瞪口呆,无怪乎国家岩溶研究所副所长房昌龄感叹地说:“犀牛岩集千家洞之美,纳万家岩之奇,可谓中国第一洞了”。武宣溶洞不仅美、奇,而且不少还是史前文化遗址,动物骨、牙、工器化石、石斧、石凿之类多有发现,可谓新旧石器时代的博物馆,有考古科研之价值。


风光秀丽的仙城仙境,吸引了古代不少名人驻足武宣:唐代,福建长乐人贾鹏隐居武宣仙人山修炼,唐柳宗元谪居柳州,与贾鹏时有来往,有诗《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云:“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遥知元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宋右丞相李纲被谪谭州驻足武宣,写有《武仙道中》,诗云:“路入春山春日长,穿林渡水意倘佯。溪环石笋横舟小,风入林花扑马香”,邑人于春山上建“马香亭”以资纪念;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10年(1637年)7月到武宣考察黔江,并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了武宣秀丽壮观的山水风光;明建文惠帝云游到仙岩,遗诗三首刊石,年久剥蚀损坏,后清举人黄山甸刻于石碑,曾立在岩口两侧。


古迹之众

历史人文沉淀深厚,古迹众多。武宣位于八桂腹地,水可航陆可行,四通八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生昌盛之所,遗存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东乡亦武宣是太平天国运动策源地之一,是洪秀全登极称天王的圣地,是太平军转战活动的战场。公元1851年1月11日,太平军桂平,后转战武宣,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莫村正式登极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封五军主将。今在东乡莫村有称天王遗址,临时王宫残墙断壁、古营盘、登极台、古炮台等遗址。古战场遗址还有台村石子坳、旧县河口、三江坝、高椅峡、双髻山、官桥等。

汉武帝平南越王驻兵的勒马古城遗址,也是汉代重要商埠遗址,附近有汉代古墓群曾出土铜鼎、玛瑙、玉器等古物,明代廖盛泰将军墓。

大藤峡则是明代广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瑶、,前仆后继,斗争持续长达两百多年;在大藤峡入口处的勒马,明军构筑有古营盘和设置巡检司遗址( “敕赐永通峡” 摩崖石刻即与此时期历史有关)。

民国初年李宗仁、白崇禧亦于武宣指挥过战事,武宣县城北楼曾见证了此段历史。

武宣是全国千县革命老区县之一,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1926年东乡、通挽农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均有遗址。抗日战争期间,,,有战场遗址。解放战争期间,,韦敬礼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在其家设立大本营,并作为广西工委交通联络站。武宣在桂中支队和一二一纵队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与敌人作战数十次,在解放大军未入县境之前,游击队解放了九个乡。

文庙:又称孔庙、黉宫,是祭孔尊儒的庙宇,始建于明宣德六年,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雕龙画凤、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岭南地方古代建筑风格。文庙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朱红粉墙,布局讲究。中轴线由棂星门、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组成,还有礼门、义路、戟门、左右厢房、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东西两庑、东西斋和武皇殿等附设建筑。文庙附近有武宣古代私立学校——“仙城书院”,位于县教师进修学校内,建于清乾隆34年(1769年),刻有“仙城书院”石碑,今残碑犹存。


西街码头:位于武宣县城西街。码头傍黔江而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长300余米,以青石砌成,蜿蜒如虬,颇有气势,是广西古代码头的典范之一。码头一带风景优美,有石苟头、鹰嘴岩等景观。此处平坦、开阔,可观江景、听涛声,看舟船往来,实为雅玩思古之好去处。


勒马古渡:三里镇勒马一带有古渡,古渡兴于清中后期,历经岁月,犹存遗址,颇具规模,古渡当年舟楫林立,商贾云集之盛况仍可见一斑,实为研究渡口沿革史之标本,其周围风光旖旎,大有可观。


近代庄园:武宣有近代中西式结合的庭院式庄园多座。尤以二塘镇樟村黄肇熙庄园规模最大,居广西第一。庄园在二塘镇樟村,距离武宣县城13公里,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3.99万平方米,共有房屋190间,呈四方集群状,为中国传统的岭南院落式建筑。黄肇熙庄园左右严格对称,布局完整,功能齐全,面积宏大,气势庄严肃穆:设有前庭后院,前庭两侧为花厅、客厅,后院有假山、竹林、果园;主房前有一张半园形的池塘,庄园四周有环庄小溪,宽米余,水深过人,四季长流。主房由前、中、后三进及左右厢房组成,均为两层建筑,住房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对外隔绝,自成天地;每进之间设有天井间隔,天井四侧设柱廊相互连通;东西两侧为厨房、杂物房等辅助用房,也用天井间隔,过廊相连;院落四角设岗楼(炮楼),楼高四层,可眺望数里;北面同走马楼相连,南面与写字楼沟通。整座庄园环境优雅,景色迷人。


其他如桐岭雅岗村郭松年庄园、东乡莲塘村刘炳宇庄园、通挽花马村覃兰田庄园、桐岭盘古村廖仲山庄园、三里李氏老宅等,也各具特色,极有观光及历史人文价值。


人才之杰

崇文尚武,人才辈出。宋代有神童栗大用,七岁能诗,九岁能文,博通经史。宋祥符年间以神童见真宗。帝示上联命属对曰:“贵地贵人生贵子”,大用应声答曰:“明天明日照明君”。帝奇之,后授登仕郎,升南雄知府。宋代有“双凤”,武宣东乡波斗村谢洪、谢泽两兄弟,宋宣和三年谢家兄弟双同科进士,被誉为“广西二贤”,谢家“双凤”,今双髻山麓有读书岩,是他们兄弟少年攻书之所,明清以来不少名人题诗颂扬其余风。清代有“双龙”,三里台村陈仁、陈旭兄弟,清雍正十一年(1737年)双双同科进士,后人誉为陈家“双龙”,原在县城十字街立有“兄弟进士”牌坊。陈仁授三品官衔,任内阁武英殿侍御,为乾隆拟写诏书、制文之类,其著作留世颇多,有《陈仁奏稿集》、《陈仁代拟诏、集文等》、《拙用斋诗文集》等五种,均由大学士方苞、张谓等作序。

明、清战事频繁,武宣多出武将。明有三代将军之家廖家:廖盛泰,明洪武年封“清益将军”,其孙廖午养,明万成15年封“威武将军”,午养之子廖文登,敕授都督总兵。清代有武进士梁士聪;一品官衔刘季三、刁经明;天国三虎将:西王肖朝贵、天朝元勋曾水源、武状元覃贵福。民初三熊将:即东乡的刘玉山、刘达庆、刘炳宇三位中将军长,在广西自治期间,三刘曾管辖桂林、柳州、平乐、浔州四府。东乡旧时被称为广西“人杰地灵”的三个乡之一。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解放后,武宣有成就之士层出不穷:黄德坚,禄新乡复旦村人,;廖冰兄,桐岭湾龙村人,世界著名漫画家;武剑青,三里东岭村人,现代名作家,原广西文联主席;黄元波,桐岭仁汉村人,中国著名生物学专家,原河南郑州生物制药厂教授;著名国画家黄格胜,桐岭盘古村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等职,漓江画派领军人物,其创作的《漓江烟雨》获选“神六”飞船搭载的题为《神州颂》的国画长卷遨游太空,他还是唯一两次获送画作给美国总统的中国国画家。陈保善,通挽禄欢村人,是世界六位著名真菌病毒学专家中的第五号人物,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被誉为“壮乡娇子”;莫则辉,黄茆木蔗木村人,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廖冰兄


仙城阳光雨露,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英雄:1967年1月县九九分队战士李守敏,舍身扑火海,光荣牺牲,,追记一等功;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中,黄小克等16名武宣籍战士,卫国献青春,部队党委给黄小克追记一等功,;1988年8月,抗洪期间,县邮电局职工黄新儒,为保证线路畅通,临危不惧,舍身抗洪魔;副班长韦遗祯,为抢救抗洪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0年5月,河马中学曾宇贤,惊涛骇浪,舍已救人;2004年11月东乡派出所所所长刘瑞军,为民献青春,追认为革命烈士,。

 

风俗之奇

民风淳朴、民俗彰显,壮族文化蔚为大观。武宣县是壮族为主的多民族集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原生态民俗文化。如壮师戏,又称师公戏,是壮族特有的戏种,其源远流长,从明正统10年(1445年)发迹至今,已有560年历史。在武宣几乎有壮族集居的村庄都有戏班,他们用壮语演唱,演员穿长袍,头戴文武官员秀才举人帽,伴有舞蹈,或唱或跳,用峰鼓和铜锣管弦伴奏,把唱、做、念、奏融为一体,编演反映群众生产、生活斗争实践的戏目,歌颂真、善、美,深受群众喜爱,每逢佳节喜庆时,都喜欢开展此项文艺活动。


武宣壮人不仅有自己的壮戏,还有优美的壮族舞蹈,如翡翠舞、龙鱼舞、蝴蝶舞、马鞭舞、竹马舞、明灯舞等,这也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一种民间技艺。武宣壮歌接近生活,其舞则着力表现鱼、鸟或蝴蝶等的各种动作,情趣;其舞步灵活、动作机巧、情节多变,极力表现出动物的灵性。这类原生技艺,是人们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鱼舞,反映了渔猎时代人民劳动收获的快乐;翡翠鸟舞与鱼有关,翡翠鸟美的灵巧,最善捉鱼,人们在渔猎中,用木叉来掷标枪一样叉鱼,正是从翡翠鸟学来的。


▲韦世芳  拍摄

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翡翠鸟舞改编的舞蹈《扶骆丁驼》


武宣壮族文化还有壮欢、勒脚歌等,其他为汉族山歌、彩调戏等,这些都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来自:武宣政府网 视觉武宣

武宣大众网是武宣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可以了解武宣大小事、观看演出直播、观看有趣小视频、还有便民信息等。感谢广大老乡们帮转发分享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