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3日,不见不散!

2023-05-10 14:56:27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

又恰逢周五!

可以下班好好玩耍了!

然后到了这周六!

还有一件让你happy起来的大事!

那!就!是!

柳州融水香粉乡古龙坡会活动!

就在

3月3日!

3月3日!

3月3日!


今天

小编带你先了解坡会的起源



历史渊源

融水苗族有个风俗:正月初一不吹芦笙不出门,初二可吹芦笙不可出村,而从初三到农历十七则是集体活动娱乐的时间,其间,各村寨的男女老少举家出动,四处赶坡。到了农历十八,则进入了生产阶段,各村寨的芦笙便封存起来直到秋收完毕。


这种风俗使得融水苗族坡会大都集中在正月初三到十七这段时间,其间接连不断的坡会形成一条完整的坡会链,当地人根据坡会举办的日期排序命名,从"三坡"到"十七坡",这就是后来学者发现的融水苗族独特的坡会群形成的基础。




民俗活动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歌、舞、乐当中。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的盛装,吹着芦笙,齐聚古龙坡,坡上人山人海、披红挂绿,除了烧香鸣炮,还举行舞龙、耍狮、芦笙踩堂、斗马、斗鸟、赛马等文体活动。


1
斗马

斗马是广西柳州融水县苗、瑶族传统文体活动。相传,这项活动源于一项婚姻裁决。据说,5OO年前最能赢得姑娘爱情的是斗马能手。因此,每有情敌相争时,苗王就组织斗马赛,获胜者便最有权利娶他所喜欢的姑娘。经过后来的演变,斗马受到众人的喜爱,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每逢传统节日融水都有斗马,它已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2016年,苗族斗马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斗鸡、斗鸟
3
芦笙踩堂

芦笙踩堂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同胞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娱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同胞会聚在坡会上;小伙子芦笙队吹奏芦笙,头戴银饰、身穿百褶裙的苗族姑娘围着芦笙队跳起踩堂舞,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芦笙踩堂开始时,首先举行开堂仪式,向芦笙柱祭祀。芦笙柱是苗族的圣物,用高达10米以上的完整杉木制作而成,柱顶立一只锦鸡(苗族崇拜的一种鸟),鸡头向东,寓意吉祥;柱身盘着一条金龙,体现苗族与汉族的文化融合;还有苗族崇拜的牛角和十字架。寨老和芦笙头分别敬上三杯酒和烧三柱香,感谢神灵和祖宗保佑,祈求坡会成功、新年万事如意。紧接着,芦笙头拿起小芦笙,围绕一个曲调反复吹三遍,拉开芦笙踩堂表演的序幕。


芦笙踩堂是乐舞合一。芦笙的调式有100多种,主要吹奏的是迎宾、请客等调式。芦笙头带着小伙子们在前面边吹边舞,姑娘们紧随其后,以芦笙柱为圆心,围成一个同心大圆圈,俗称“踩堂舞”,加入的姑娘越来越多,圈儿也就围得越来越大。芦笙头吹什么调式,姑娘们就要相应地跳什么舞。


芦笙头是全场的焦点,观众的目光追随着他的韵律和舞动变化,他有时倒立吹奏;有时旋转吹奏,高难度动作受到众人的喝彩。踩堂舞大致分为娱乐性、竞技性、祭祀性三种类型,坡会的踩堂舞偏重娱乐性质,有“文打”和“武打”之分,“文打”身韵轻盈,温和轻柔,舞者三进一退,节奏缓慢;“武打”跳动激越,男女合舞,自由奔放,花样复杂。



芦笙是簧管和声吹奏乐器,是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苗族先民创制的。芦笙也是苗族人民最心爱的乐器,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宾送客、谈情说爱时都会使用,也只有这些情形下才能使用。因为苗寨里流传着不成文的规定,平时不许随便动用芦笙,既是预防娱乐耽误生产,也是敬畏神灵,认为无故惊动鬼神是要遭受惩罚的。芦笙柱和芦笙都由威望高的人亲手制作,选木、制作时间、制作工序和制作方法都非常有讲究。


4
唱山歌

坡会上青年男女三五成群,互唱苗歌,抒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坡会上的踩堂舞是苗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几十名青年妇女身着盛装,围圈而舞,气氛欢快,场面热烈;芦笙作为苗家最喜欢的民族民间乐器,每个坡会必有芦笙,芦笙曲有迎宾曲、送客曲、借路曲、欢庆曲等,多种多样,声音嘹亮,震地动天。



看完介绍

原来苗族坡会的真相是....

禳灾祈福、鼓舞斗志、

交流感情、集体聚会娱乐的盛大民间传统节日

更是苗哥、苗妹约会的大好时机




哇呼

看起来是不是很精彩?

想不想身临其境感受那热闹氛围?

小板凳坐好,

小编携手反邪金花现场直播给你看!


只要关注

广西反邪教”微博

到时就能看到现场直播啦~



来源:龙城紫荆花、网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